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农机流通企业的再生之路—积极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信息发布者:刘春善
    2018-12-27 09:01:18   转载

    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投稿,参与活动。经组委会初步审核,决定遴选部分优秀文章加以刊发,以飨同仁。

    |农机流通企业的再生之路—积极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作者简介:杨澄宇

    内蒙古通辽市大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这代人亲身经历的,有着切身的感受。作为农机人,自然对农牧机械在改革大潮中的起起伏伏认识更加深刻。大面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始于1980年前后,而农机行业显著的改革变迁大概始于1998年前后.也就是说: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农牧业机械行业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变化,活跃在后二十年。

    我本人正是从1998年进入农机行业的。先从经营农机市场起步,到经营农机产品,到生产农机产品、到经营农机合作社,到最后合作筹划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恰巧贯穿了这风风火火、大起大浮的农牧业机械显著变革的二十年。

    在上个世纪末,我们抓住了国退民进大好机遇的尾巴,被改革大潮带进商海中。此时,非公经济高速发展,不论是农机生产企业,还是农机经营企业,都涌现出大量的私营企业。1999年,国家以宪法的形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经过二十来年的稳步发展,老百姓有了一定的积蓄。尤其随着土地第二轮承包的顺利实施,农民对农业生产充满希望,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始有了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因此,农机行业世纪之初的大发展,是基于农业的大发展,是被农业机械的强大需求带动起来的。

    2004年,国家开始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用30%的中央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促进了农民购机积极性,为提高机耕、机播、机收及植保的效率,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1年,大型拖拉机和自走式收获机械成为新宠,且连续五年产销两旺。农户经历了对农机的从无到有喜悦心情,转变为对大型农机作业的理性经营的转变。农机户已不单是自己种田作业,而是形成了农机作业服务,继而出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又一进步。

    2016年,农机市场出现了异常,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呈断崖式下降。到了2018年,农机需求几乎一夜间消失了,所有农机经营企业都陷入了迷茫。

    其实,早在2015年,我们就对农机市场进行过分析。2001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对于欠发达国家,世贸组织给予了十五年的缓冲期。2016年期满,国家将对外开放国内粮食市场,政府将取消保护性收购价格。我们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将与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化农业同场竞技。我国农业投入相对较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技术比较落后,缺乏科学种田;土地碎片化,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这样的农业和人家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我国农业势必要遭受到巨大的冲击。农业投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农机行业必然整体下滑。

    但现实还是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形势逼人。农机人将何去何从,大家都在苦苦地思考,在不断地摸索。过去,我们不顾及农业的变化趋势,不顾及农机产品的实际需求,只是盲目的地扩张供给,最终弄得经销商伤痕累累。

    从2015年就开始,我们收缩农机经营中的赊销垫补业务,并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在随后的两年内开办了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初衷是为了转型,但是说实话做得不好。

    做政府项目活难干,钱难算;为农户服务地零散,高成本;给农场或农业公司干,刚起步,潜风险。时至今日,似乎在跟着市场走,似乎在转型。但是,却始终没有做好自身定位,没有选好发展方向。专业合作社需要寻找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广泛融合,真正做好服务业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